1. 凯发k8国际 > 穴位问答 >
视频链接: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开课:常用保健穴位与应用

【课程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有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愿望。您在用什么方法养生保健呢?想了解省时省力又经济的养生保健方法吗?请您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素荷教授等为您倾情讲授的精品视频课程《常用保健穴位与应用》。该课程介绍了中医针灸学中常用又易懂的穴位定位、保健和治疗作用,以及保健治疗的操作方法(如保健按摩)和注意事项。使您能够快速、正确地应用常用穴位,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并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主讲人:李素荷 教授,邵瑛 教授,易玮 教授

【绪论】什么是穴位

穴位一经络—脏腑

  • 穴位(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人体的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的内外、上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气血是靠经络运行。穴位分布在经络上。
  • 是疾病的反应点。
正常情况下,经络的气血通畅旺盛,就可以濡养脏腑,脏腑气血正常,便可通过经络反映到穴位上,这就是正常的穴位;相反,如果经络的气血不通畅,会导致脏腑病变,脏腑或经络有病变又可通过经络反映到穴位上。
  • 是针灸、推拿等疗法刺激的部位。
用穴位治疗疾病时,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可治疗经络的不通畅,甚至脏腑的病变。因此,在临床当中,穴位又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刺激部位,在治疗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刺激点,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方法刺激穴位,它可以起到治疗与保健的作用

【第1集】 面部穴位

一 眼部穴位

1 睛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大家找到目内眦角稍上方,可以按揉感觉一下,在这个地方可以摸到一个骨头,睛明穴就在这个骨头下缘,这说明针刺睛明穴时,其实是针刺入眼眶里面。在第一套眼保健操里有按揉睛明穴这个动作,我们就在骨头下缘按揉,平时减轻眼睛疲劳也可以按揉睛明穴。

2 攒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眉头凹陷中

攒竹穴也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正好位于睛明穴的上方,位于眉毛的内侧端,即眉头的凹陷中。

3 丝竹空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眉梢凹陷处

4 瞳子髎[liáo]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目外眦旁,当框外侧缘处

瞳子髎穴位于目外眦旁边,在目外眦的外侧我们可以感觉到硬硬的骨头,在这个骨头的边缘,即眼眶外缘稍微突起的部位,这就是瞳子髎穴。

5 太阳

归经:经外奇穴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太阳穴没有归于经脉里,它属于经外奇穴,是十四经以外的穴位。太阳穴位于颞部,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往后一横指,用自己的拇指指关节横度作一横指,在这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凹陷就是太阳穴所在的部位。

6 承泣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我们眼睛向前看,找到眼睛的瞳孔,向下连一条线,在眼睛的下缘轻轻往下摸,就可以摸到眼眶,承泣穴就位于眼球与眼眶之间的凹陷中。我们自己可以这样摸,找到眼睛的下缘再用手感觉,感觉到眼眶边缘,眼眶与眼睛的下缘之间便是承泣穴。

7 四白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四白穴与承泣穴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眼睛下缘与鼻子下缘中间位置,在这里可摸到一个骨头的平台,中间有一个凹陷的感觉,这个凹陷只能是用手感觉到,是既看不到又不是有一个很明显的凹陷,只是摸到一个小孔的感觉,这就是四白穴。

眼部穴位的作用

(1)预防和治疗眼睛疾病:眼睛保健

  • 目赤肿痛(红眼病)
  • 迎风流泪
  • 视物不清(近视、远视、老花眼等等)

(2)治疗面部其他疾病

  • 眼睑瞤动,面肌痉挛
  • 面痛
  • 面瘫

(3)其他作用:头痛

  • 眉心痛——攒竹
  • 偏头痛——太阳,丝竹空,瞳子髎

二 鼻部穴位

1 迎香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翼外缘就是我们鼻孔外面的隆起来的部位,找到鼻翼外缘中点以后向外平过来,在鼻唇沟的位置找到这个穴位。它不是在鼻翼外缘中点,而是中点往外 在鼻唇沟的位置,当微笑时鼻唇沟看起来更明显。

2 上迎香

归经:经外奇穴

定位: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3 印堂

归经:督脉。

定位:两眉头之中间

两个攒竹穴之间的中点就是印堂穴。

鼻部穴位的作用

(1)预防和治疗鼻的疾病

  • 鼻塞
  • 鼻衄
  • 鼻渊(鼻窦炎)
  • 鼻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出血)
  • 鼻窒

(2)其他作用

  • 迎香—面瘫,面肿,面痛,面肌矙动
  • 印堂—头痛,头晕

刺激方法

  • 手指按揉
  • 艾灸
  • 针刺

三 口周穴位

1 人中

归经:督脉

定位:人中沟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人中穴属于督脉,位于人中沟上。鼻子中间下面与上嘴唇的上缘部就是人中沟。这短短的人中沟我们把它分成三份,上面一份与下面两份之间的交点,就是人中穴。

2 地仓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外侧

3 颊车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颊车穴在下颌角的前上方一横指,当咀嚼的时候咬肌隆起处。在耳朵下面可以摸到一块有角的骨头,是下颌角,从下颌角往前上方量取一横指,在咀嚼的时候这里就有肌肉隆起,在隆起的最高点便是颊车穴。当我们在放松牙齿的时候,感觉这里有一凹陷。

口周穴位的作用

(1)预防和治疗面部疾病

  • 面瘫
  • 面痛
  • 面肿

(2)其他作用

  • 人中—急救:昏迷,晕厥,中暑,癫狂,癫痫,小儿惊风
  • 地仓—流涎
  • 颊车—齿痛

刺激方法

  • 手指按揉
  • 艾灸
  • 针刺

【第2集】 头部穴位

一 耳周穴位

1 翳风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耳垂后方,当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打嗝在医学上称为呃逆,多是吃饭过饱、喝水过快所致,出现打嗝大家可能都懂得如何处理,如喝水、深呼吸或者憋气,打嗝会很快停止。可是有些病态的打嗝,从中医来讲,是胃气不和、胃气上逆所致。有些人打一天甚至连续几天都不止,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可以用穴位治疗。翳风穴可以很快止住打嗝的症状。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耳后有块突起比较大的骨头即为乳突,乳突的下缘向前有个凹陷,再向前面也是一个骨性标志(下颌骨)。下颌骨与乳突之间的凹陷,平耳垂后面,便可找到翳风穴。可以按压这个穴位止呃:两手指用力按压翳风穴,若1~2分钟时仍未止呃,稍稍松手,后继续用力压,一般3分钟即可止呃。翳风穴在耳朵的周围,除了可以止呃逆以外,主要的作用还可以防治耳周的病变

2 耳门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中

外耳道口前面有一小软骨凸起,称为耳屏。耳屏的上缘称为耳屏上切迹。耳屏上缘前面有个骨性标志,这个骨头后缘也就是下颌骨髁状突后缘,此处便是耳门穴。

3 听宫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耳屏的中央前面,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便是听宫穴。张开嘴巴时,下颌骨髁状突向前移动,后缘的凹陷变大了。听宫穴与耳门穴距离很近,一个是在耳屏上切迹前,一个是在耳屏前,都是在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4 听会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听会穴也是在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它位于耳屏间切迹前。耳屏旁边有一个像耳屏一样的组织,称对耳屏。耳屏与对耳屏之间形成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耳屏间切迹。在耳屏间切迹前找到这个穴位,其实是在耳屏下缘的前面、下颌骨髁状突的后面找到听会穴
耳前三穴不属于同一条经脉,都位于下颌骨髁状突后缘。耳门穴在上面,听宫穴在中间,听会穴在下面。耳屏正中前面是听宫穴,耳屏上缘的前面是耳门穴,耳屏下缘的前面是听会穴。

5 下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颧骨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面部眼睛下面这块骨是颧骨,颧骨向后可触及一突起横向的骨头,这个便是颧骨弓。耳前三个穴位在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开嘴巴下颌骨髁状突向前移,后面的凹陷增大;而前面的凹陷被挡住,因此按下关穴时,张开嘴巴所按的部位凹陷消失,手指被顶起,再闭口这里便是凹陷

耳周穴位的作用:

(1)预防和治疗耳部疾病

  • 耳鸣
  • 耳聋
  • 耳部肿痛

(2)面瘫,面痛

(3)齿痛,下颌关节痛(配地仓、颊车)

刺激方法:

  • 揉搓耳朵前后穴位
  • 针刺直刺0.5~1寸
按摩方法:拇指食指夹住耳周往下搓

二 头部穴位

1 上星

归经:督脉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上星穴在人体前面正中,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这个1寸怎么量呢?我们用拇指的指关节度量,以拇指指关节从发际边缘向上量取,找到上星穴。

2 头维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当额角发际直上0.5寸

前发际与鬓发的夹角形成了额角。

3 阳白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瞳孔直上,眉上1寸

4 率谷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5 百会

归经:督脉

定位: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6 四神聪

归经:经外奇穴

定位: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7 风池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风池穴在枕骨下面,胸锁乳头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枕骨在头部后面可以触及,是一个向外突起的骨头。取风池关键是找到枕骨,然后找到两个肌肉之间。在枕骨粗隆的下缘可以看到两条肌肉,即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形成了凹陷,沿着突起的斜方肌外侧向上推,到骨头顶住手指的地方便风池穴,它在骨头下面的凹陷中。风池穴名有个“风”字,凡是带“风”字的穴位都有祛风作用。什么时候需要祛风呢?感冒的时候,不管是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都要祛风、疏风。如果是预防感冒可以按揉风池穴,患了感冒一样可以按压这个穴位。最好使用祛风油来擦这两个穴位,擦了以后再按揉。还可以配合后面将要学习的穴位: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例如在风池穴擦祛风油,然后擦大椎穴,再向颈部和上背部擦,有很好的防治疗感冒作用。感冒初始感到喉咙沙哑或喉咙不适,尽快多用祛风油涂擦上述穴位,可起到预防疾病加重发展的作用。另外,第二套眼保健操里有一节是揉风池穴,也就是说风池穴的疏风清热作用,除了治疗感冒外,还可以治疗风热所致的眼睛病变,而且可以用它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头部央位的作用:

(1)头痛,眩晕

按揉头部穴位可以止头部的胀痛,还可以治疗头晕眼花,即眩晕。一般头痛有表现在不同部位的疼痛,平常多见的是偏头痛,偏头痛是头的侧面痛,还有前头痛、头顶痛、后头痛,可根据疼痛的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的穴位。前头痛可以取前面的头维穴,它虽然在额角两边,但还是属于头部前面,而且是阳明经的穴位,阳明经经过头部前面。还可以取前面的上星穴、阳白穴以及上一讲学习的印堂穴。治疗偏头痛可取上一讲学习的太阳穴,还有丝竹空穴、瞳子髎穴、头维穴、率谷穴。
  • 前头痛——头维,上星,阳白,印堂
  • 偏头痛——率谷,太阳,头维
  • 后头痛——风池
  • 头顶痛——百会,四神聪

(2)其它作用

  • 头维、阳白、上星、风池——目赤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头部穴位除了治疗头痛以外,位于头部前面头维、阳白、上星以及头部后面的风池穴还可以治疗眼睛病变。视物不清,例如近视、远视或者是某种病变引起的视物模糊,可配合眼周穴位一起治疗。
  • 头维、阳白——面瘫,眼睑瞤动
头维穴和阳白穴可治面部病变。头维与地仓、颊车、承泣、四白均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胃经经过面部,所以面瘫、眼睑瞤动可取头维穴,也可以取阳白穴。面瘫有一症状,是额纹消失,这时可以取头维穴和阳白穴
  • 风池、上星——感冒,发热,鼻渊,鼻鼽,鼻衄
风池除了可以治疗感冒、发热,风池、上星也可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出血。
  • 百会——晕厥,眩晕(艾灸)
头顶的百会穴也有急救作用,在急救时多用艾灸,用于急救突然晕倒或头晕眼花,例如贫血或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头晕眼花甚至起不了床。例如在针灸科偶尔会遇到病人晕针,晕针是因为病人紧张,针刺后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等。该怎么处理呢?这时应该马上出针,然后让病人平卧,头部不要垫枕头,让血回流头部,然后立刻用艾条,可以用两根艾条点燃灸百会。
  • 百会,四神聪——中风,癫痫,失眠
百会和四神聪还可以治疗中风偏瘫、癫狂、癫痫、失眠等。针对失眠可针刺百会、四神聪穴,也可以按揉百会穴、四神聪穴。白天按压这些穴位,可以提神以防困倦,晚上累了就休息。它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可以配合上肢和下肢的穴位。

(3)头面部穴位预防(保健)、治疗头面五官局部病变

刺激方法:

  • 手指按揉穴位
  • 针刺平刺0.5~0.8寸
风池——针尖微向下刺0.5~0.8寸。针刺时头部穴位一般是平刺,但针刺风池时要特别注意,若向上平刺时可能遇到骨头难刺入,可以向里边刺,但不能向内上方斜刺,因为枕骨下方有个枕骨大孔,枕骨大孔里面是生命中枢,所以不能向内上方针刺,只能向下斜刺0.5~0.8寸。另外这穴位的针感很强,所以也要提醒大家,不是专业人员不要用针刺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手指按压这个穴位,头部的穴位都可以手指按揉,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稍微用力,头胀即可以减轻。
  • 艾灸
尤其是百会(眩晕、晕厥)

【第3集】 胸腹部穴位

胸腹部的经脉分布

穴位都是分布在经络上的,经脉又与脏腑相联系。胸部与腹部都分布有很多经脉。首先人体正中循行的是任脉,在任脉两侧左右分别分布了几条经脉,由里到外第一条经脉是足少阴肾经,第二条经脉是足阳明胃经,第三条经脉是足太阴脾经,向外紧接着还有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交错循行在人体腹部的两侧。
  • 任脉
  • 足少阴肾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一 胸部穴位

1 天突

归经:任脉

定位: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天突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咽喉和气管的病变

天突穴的上部是咽喉,深部则是气管的位置,所以它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暴喑。喑是指 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说不出话,也称为失音。还可以治疗梅核气,即咽喉异物感是指因为机体出现痰多、痰湿重引起的感觉到有痰堵塞在咽喉部,吞咽不下、吐之不出,中医称为“梅核气”。天突穴还可以治疗与肺相关的咳嗽、气喘的病变。
  • 咽喉肿痛
  • 暴暗
  • 梅核气
  • 咳嗽
  • 气喘

天突刺激方法:

  • 按揉
  • 艾灸
  • 针刺:针刺时不能直刺,先直刺0.2寸,然后把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不宜垂直深刺,免伤气管;不宜左右横刺,免伤大血管。
要注意特殊的针刺方法。必须清楚这个穴位里面是气管,专业人员做针刺治疗的时候,首先针刺到皮下,再将针尖朝下,沿着气管与胸骨体之间的位置,向下针刺1至1.5寸。如果针刺过程中病人感觉到胀痛则止,不一定要刺入1至1.5寸。针刺天突穴还要注意不能直刺,直刺会伤及气管;也不能向左右两侧横向针刺,因为左右两侧有大血管分布,而且肺尖也分布在这两侧,如果向左右两侧针刺,很容易伤及大血管导致出血,或损伤肺尖而导致气胸。非专业人员尽量不针这个穴位。

2 膻中

归经:任脉

定位: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隙

膻中的作用(气会—八会穴)

膻中穴在胸部,深部是心脏的位置,两侧是肺所在的位置,而且它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两侧是乳房的部位。所以它可以防治:(1)心胸的疾病。比如胸闷、胸痛、心悸、心痛等(2)乳腺的病变.乳腺的病变多见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的病人,尤其女性,通常在经期之前出现乳房胀痛。对于乳汁少(产妇哺乳期乳汁不足),膻中穴可以起到通乳的作用。
在人体穴位当中有很多特定穴,膻中穴是特定穴中八会穴的气会,八会穴是八种精气汇集的穴位。凡是与气相关的病变,都可以选用膻中穴,比如气机上逆引起的咳嗽、气喘,还有胃气上逆引起的呕吐、呃逆,都可以用膻中穴

(1)心胸疾病

  • 胸闷
  • 胸痛
  • 心悸
  • 心痛

(2)乳腺疾病

  • 乳房胀痛
  • 乳腺炎
  • 乳汁少

(3)气机不畅的病症

  • 咳嗽
  • 气喘
  • 呕吐
  • 呃逆

膻中刺激方法

  • 按揉
  • 艾灸
  • 针刺:针刺宜平刺。膻中穴皮层下便是胸骨,无法进行直刺

3 期门

归经:足厥阴肝经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第六肋间隙

首先它在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胸部的尺寸是这样量取的:古人所制定的骨度分寸法,两乳头之间是8寸,现在所找的前正中线旁开4寸,刚好在乳头直下,乳中线上。再找第六肋间隙:乳头在第四肋间隙,第四肋间隙是平乳头的位置,向下是第五肋间隙,再向下是第六肋间隙的位置。所以期门穴在乳头直下两个肋间隙的位置。

期门作用(肝的募穴):防治胸胁、乳腺疾病

期门穴可以防治胸肋部和乳腺疾病。这个穴位是特定穴里的“肝的募穴”,也就是说这个穴位与肝的关系很密切。期门穴所在的位置刚好也是肝胆所在的位置(在肋部),所以肝胆病变可选用期门穴。另外,这个穴位正好在乳房下面,按揉这个穴位可以防治乳房的病变。现在比较常见的乳腺增生的病人,大部分都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是由于精神因素、情志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这种情况下需要疏肝解郁。这穴位是肝的募穴,便可以采用这个穴位进行调理。所以期门穴既有局部的作用,又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治疗乳房胀痛等病变。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个穴位,对肝与乳房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现代人因食入过多脂肪和蛋白质,很多人会出现轻度的脂肪肝,对于轻度的脂肪肝,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也不需要特别去治疗,要防治它继续发展的话,同样可以按揉这个穴位。
  • 胸胁胀痛(肝胆病变)
  • 乳房胀痛

期门刺激方法:

  • 按揉
  • 艾灸
  • 针刺。注意: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宜垂直深刺,免伤及内脏
这个穴位分布在肋间,肋间的皮下是没有骨头分布,如果针刺过深,很容易损伤内脏,里面是肺或者是肝脏,不能用直刺深刺,要采用斜刺或者平刺。针刺时斜刺的角度不要超过30°,平刺是不超过15°。通常斜刺或者平刺0.5至0.8寸,不要针刺过深,以免伤及内脏。

二 上腹部穴位

腹部穴定位标志和尺寸

要找前正中线旁开的穴位时,就要利用规定的骨度分寸来定穴位。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有两段骨度分寸:在胸部有一个叫做胸剑联合的位置,从胸剑联合到脐中是8寸,从脐中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是5寸。

耻骨联合: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如何找呢?在人体下部的前面是耻骨,两侧的耻骨连在一起的位置,就是耻骨联合。从脐部往下推,觉到有骨头顶住手的位置,就是耻骨联合上缘。这个位置与脐中的距离是5寸。

胸剑联合:胸骨体与剑突联合处称作胸剑联合。胸剑联合多在人体表面可以触及,如果摸不到,也可以沿着两侧的肋弓向上,在两侧肋弓结合的地方,就是胸剑联合的位置。它与脐中之间是8寸。

确定了这些标志之后,便很容易确定上腹部的穴位,同样下腹部的穴位也很容易定位

1 中脘

归经:任脉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2 梁门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脘、梁门的作用

(1)防治胃的病证

两个穴位在胃对应的体表,它们在上腹部,正是胃脘所在的地方。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一个特定穴,它与胃的联系很密切,可以治疗胃脘痛、纳呆。纳呆的意思是“胃口不好”。还可治疗呕吐、吞酸。吞酸就是指嗳气嗳酸。这些都可以用中脘穴与梁门穴治疗。胃不舒服的时候,胃这个部位胀、痛或者有烧灼感,都可以称作是“胃脘痛”。
  • 胃脘痛
  • 纳呆
  • 呕吐
  • 吞酸
在治疗失眠这方面,中医有一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就是说胃不舒服甚至有胃病时晚上睡眠会不安稳。这时可取上腹部的穴位治疗。
  • 失眠
这些穴位还具有减肥的作用。这两个穴位,包括在中脘上1寸的上脘穴,这些穴位都可以减少纳入。减肥就是要减少纳入、增加排泄。这些穴位可每天按揉,用了这些穴位以后会有一种感觉:他仍然有食欲,但是不会摄入过多零食和过量正餐。
  • 减肥

(2)中脘:痰多或痰湿引致之疾

痰多的时候或者是痰湿引起的病变,可以用这个穴位治疗。咳嗽痰多、哮喘痰多这些病症,可以用中脘穴,可以配合脾经的穴位和脾俞穴,以及后面会学习的下肢的丰隆穴。中脘穴是一个很好的祛痰穴位。又如对痰湿引起的眩晕、癫痫、癫狂,都具有很好治疗作用。

3 天枢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脐中旁开2寸

要注意一定是在脐中旁开。有些人的肚脐范围比较大,从边旁量取就不准,所以一定要在脐中旁开。

天枢的作用

(1)防治胃肠病证(大肠的募穴)

这个穴位是胃经的穴位,可以治疗胃的病变;它又是一个特定穴,是大肠的募穴,也就是说天枢与大肠的联系很密切。所以胃肠的一切病变都可以选用天枢穴。在临床上它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便秘的时候可以通便,泄泻的时候可以止泻。这个穴位还可以用于减肥,其作用是增加排泄。便秘的病人可以多按揉这两侧穴位,每天按揉可以保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既可起到减肥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对皮肤有好处。
  • 便秘(减肥)
  • 泄泻
  • 胃腹痛
  • 腹胀

(2)妇科病证

痛经的女性腹痛的时候往往会热敷于脐部与下腹部,也就在脐部的天枢穴。这穴位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痛经的发作时可以热敷、艾灸。
  • 月经不调
  • 痛经
  • 闭经

4 神阙

归经:任脉

定位:肚脐中央

神阙的作用

(1)保健灸常用穴,用于元阳虚衰诸症

每天艾灸神阙穴可以起保健的作用,是保健灸的常用穴位。在阳气不足、元阳虚衰的情况下,可以艾灸神阙。平素气虚、阳虚的,都可以艾灸这个穴位。例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还有脱肛(肛门括约肌向下脱出)这些病变,都可以艾灸神阙,这些都是中气不足所致。

(2)呕吐,便秘,泄泻,腹胀,腹痛,脱肛,脏器下垂,晕车

针对乘长途车晕车有一个方法,用伤湿止痛膏贴在神阙穴上,乘车前先贴上止痛膏,便可以防治。

神阙的刺激方法:灸法、贴药为主

多用悬灸,亦可隔物灸。如隔姜灸:切好一块姜片,在姜片上扎些洞,放在神阙上,艾绒做成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这个穴位也是填药很好的部位,用药物打成粉末后,以蜜糖或生姜汁调成药膏,敷在这个穴位上便可以治疗疾病。另外,有些新生儿,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哭闹不睡觉,其实很可能是幼儿肠胃不适。这时怎么办呢?小孩的皮肤比较嫩,尤其是脐部的皮肤,不能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直接涂擦。父母可以双手掌摩擦生热,把油涂擦在手掌上,然后捂在孩子的神阙上,此时孩子会觉得很舒服。如果你直接涂擦,油刺激性很强,孩子更觉得不舒服。或者将油倒在纸巾或纱布上,然后固定在脐部,孩子感觉舒服后也就不会哭闹了。

5 带脉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之下平脐处

在奇经八脉里有一条经脉叫“带脉”,这条带脉与带脉穴是有联系的。带脉就像裤腰带一样,围绕在腰间,刚好又经过带脉穴。带脉穴在侧腹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首先找到脐中,水平移在人体外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对下来便是。那么第十一肋骨游离端是什么意思呢?肋骨是从脊椎与前面的胸骨相连接的,从第一至第十肋骨都与胸骨相连,然而第十一、十二肋骨是从脊椎出来走到人体的侧面,不与胸骨相连接,所以叫作游离端。第十一肋骨游离端处有个章门穴,章门穴往下连线再平前面的脐部,就找到了带脉穴。有可能比较胖的人摸不到第十一肋骨游离端,此时有一个简便的取穴方法:上肢自然下垂贴紧身体,然后把肘关节屈起,肘部形成一个肘尖,肘尖正对的位置正是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然后再向下与脐中平齐的位置,便是带脉穴。

带脉的作用

肥胖的人表现为腹大、腰粗,刺激带脉可疏通带脉经络,起到减肥的作用。治疗妇科病症、生殖系统的病变常需调节内分泌,肥胖的病人若出现内分泌失调,可以用这个穴位进行减肥,既可以减少腰间的脂肪,又可以调节内分泌。带脉穴在两侧腰肋部,平时可两手叉腰擦擦腰部带脉穴,它还可以治疗腰肋部的疼痛。

(1)妇科病证

  • 赤白带下
  • 月经不调
  • 闭经

(2)减肥

(3)腰胁痛

三 下腹部常用穴位

1 气海

归经:任脉

定位:脐中直下1.5寸

2 关元

归经:任脉

定位:脐中直下3寸

气海、关元的作用

(1)保健要穴。治各种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尤其是肾虚),多用灸法

(2)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阳痿,遗精

(3)肠腑病证。泄泻,便秘,水谷不化,腹痛

关元穴为小肠的募穴,与小肠的关系密切,所以关元穴可以治疗肠道的病变,如泄泻、便秘、水谷不化。水谷不化通常是由脾肾阳虚所致,这时关元穴可配合气海穴一起治疗。还可以用以治疗腹痛,例如之前提及的痛经可以热敷腹部,热敷部位实际包括了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等。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也有作用。

3 中极

归经:任脉

定位:脐中直下4寸,前正中线上

4 归来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极、归来的作用

(1)生殖系统疾病:

  • 月经不调
  • 闭经
  • 痛经
  • 带下
  • 子宫下垂
  • 阳痿
  • 遗精

(2)中极(膀胱的募穴)——泌尿系统疾病

  • 遗尿
  • 小便不利
  • 尿频

腹部穴刺激方法:

  • 按摩
  • 温灸(艾灸盒)
  • 针刺

腹部穴位的作用:

  • 调节胃肠
  • 调节生殖系统
  • 调节泌尿系统
  • 减肥

【第4集】 背腰部保健穴位与应用

背腰部很多穴位不仅可对背部腰部进行局部保健,同时可以对体内的内脏进行保健,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甚至一些经久难愈的沉珂,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常用在背部刮痧的方法预防外感,或者在背部进行穴位敷贴,治疗一些肺系方面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等;或在背部进行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等热病。早在唐代,人们就在背部的四花穴上施以艾灸,治疗妇女更年期的骨蒸潮热。现代,许多人会在背腰部用拔罐法,治疗亚健康的诸多不适。

背腰部的经脉分布

第一条走行在背腰部正中,从下向上走到头部的是督脉;其次,从头走向下肢的是膀胱经,在背腰部是膀胱经的两条侧线;第三,从手走至头的是手太阳小肠经;还有一条胆经,从头走向下肢;在肩背部有一个重要的保健穴位。

背腰部的骨性标志

(1)第七颈椎

人体七个颈椎最,下面最突出的就是第七颈椎棘突。比较瘦的人第七颈椎棘突很明显,低头就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突起;对稍微胖一点的人,低头时就没有一个很明显的棘突,此时可摸到两个比较突起的棘突,如下方法区分哪个是第七颈椎: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这两个突起,可以让其转动一下头部,转动时手指下会有感觉,当食指所触摸到的棘突感觉随着他的头的转动而摆动时,说明这个一定是颈椎,但并不一定是第七颈椎;接着,转动头部时如果中指按住的棘突感觉到其随头的摆动而摆动,这个就一定是第七颈椎;如果下面椎体中指感觉没有摆动,说明下面这个是第一胸椎,上面摆动的这个椎体就是第七颈椎棘突。

(2)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首先可以让其自然地站立,两肩自然地下垂或手稍后伸,可触摸到肩胛骨的下角,两肩胛下角的水平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即第七胸椎棘突。

(3)髋骨上缘平第四腰椎棘突

让其自然地站立,摸到髂嵴最高点,髂嵴最高点两点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即第四腰椎棘突。

一 督脉穴位

概览

分布:后正中线上

腧穴:28穴,位于背部的重点穴:大椎、命门

主治:(1)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2)与肾、脑、心相联系,主治神志病

1 大椎

定位: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在颈项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第七颈椎棘突是很明显的骨性标志,摸到第七颈椎棘突下面的凹陷即大椎穴。

主治:

大椎穴可治疗外感的热病、疟疾,可治疗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还可治疗皮肤的风疹以及局部颈项的强痛。
  • 外感热病
  • 疟疾
  • 咳嗽
  • 气喘
  • 头痛项强
  • 腰背痛
  • 腰脊强痛
  • 风疹

保健应用:

在保健应用时,可在局部擦、刮痧、按揉来治疗外感的热病。有痤疮时,可以在大椎穴进行放血或刺络拔罐治疗痤疮或其他热病。
  • 擦大椎或刮痧可祛风清热,适用于外感热病
  • 放血或拔罐适用于发热、痤疮

2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门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第二腰椎棘突的定位:首先摸到髂嵴上缘第四腰椎棘突,往上数两个棘突即第二腰椎棘突,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即命门穴。

主治:

命门穴主要治疗的是肾方面的疾病,如男性由于肾阳虚出现的阳痿、遗精、早泄,或女性的宫冷不孕、带下清冷等,或局部的腰痛等。
  • 阳萎
  • 遗精
  • 遗尿
  • 尿频
  • 带下
  • 月经不调
  • 泄泻
  • 腰脊强痛
  • 手足冷

保健应用:

保健时常在命门穴上施以艾灸法,可益肾固精、调经止带,适用于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
  • 灸可益肾固精,调经止带,适用于上述疾病

二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概览

分布:头部、背腰骶部第一、二侧线上、下肢后侧

腧穴:左右各67穴。本经位于背部的重点穴: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膈俞、胆俞、膏盲俞

主治:(1)经脉循行部位病症;(2)调理其相关脏腑疾病;(3)头痛、癫痫、痴呆等脑部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有两条侧线,第一侧线是后正中线旁开1.5寸,第二条侧线是后正中线旁开3寸。1.5寸和3寸需用到骨度分寸法来量:首先找到肩胛骨內缘,肩胛骨內缘与后正中线最近的距离就是3寸,3寸的1/2的这条侧线就是旁开1.5寸。

1 大杼(八会穴一骨会)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一胸椎棘突即第七颈椎棘突下面的一个棘突。先找到第七脊椎棘突后,往下数一个棘突,下面的凹陷,再旁开1.5寸,即大杼穴。

主治:

大杼穴可以治疗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如咳嗽、哮喘。其次,可治疗其局部颈项部位的不适,如颈项部的肌肉痉挛、骨的疼痛。再次,大杼是八会穴中的骨会,可强筋骨,尤其擅长对骨的润泽。
  • 咳嗽,气喘
  • 头痛,项强,肩背痛
  • 发热
  • 强筋骨

保健应用:

在保健应用时,常在大杼穴上施艾灸,具有强身壮骨的作用。
  • 灸可强身壮骨
  • 刮痧、拔罐可治头、项、肩背痛

2 风门

定位: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风门是祛风的要穴,故取名为风门,常用来治疗由于外感风寒或者风热而出现的感冒、发热等。风门穴和大杼穴一样,可治疗局部的肌肉酸痛及颈项部的不适。常将大杼、风门一起联合应用,在局部进行刮痧、走罐或者敷贴,来提高人的免疫力、预防外感,或治疗一些经久不愈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哮喘等。
  • 祛风要穴,治伤风
  • 咳嗽,气喘
  • 发热
  • 头痛,项强,肩背痛

保健应用:

保健应用时,常在局部行擦法,两手小鱼际来回地横擦或局部艾灸。也可以三伏天时在局部进行敷贴,尤其适用于一些经久不愈的沉珂。
  • 配合大椎、大杼行擦法,可预防外感、减轻外感症状、治疗鼻疾
  • 可行擦法,刮痧、走罐可治疗外感
  • 灸或贴敷可提高免疫力,减少外感、过敏性鼻炎

3 膀胱经上的背俞穴

五个背俞穴与体内的五脏有关,分别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它们都分布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肺俞是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心俞是在第五胸椎棘突下,肝俞是在第九胸椎棘突下,脾俞是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肾俞是在第二腰椎棘突下。(t表示胸椎,l表示腰椎)

定位:

(1)肺俞

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先让其低头找到第七颈椎棘突,然后往下数三个椎体的棘突。第三胸椎棘突下再旁开1.5寸,此处的1.5寸为肩胛骨内缘与后正中线连线的中点。这就是肺俞穴。

(2)心俞

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1.5寸。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再往下数两个棘突。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就是心俞所在的位置。

(3)肝俞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首先摸到肩胛下角,两个肩胛下角水平连线与后正中线之间的交点就是第七胸椎棘突,再往下数两个椎体棘突。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就是肝俞所在的位置。

(4)脾俞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1.5寸。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再往下数两个椎体,这就是第十一胸椎棘突。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脾俞所在的位置。

(5)肾俞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1.5寸。首先让其摸到髂嵴,髂嵴高点连线的中点就是第四腰椎棘突,再往上数两个棘突。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就是肾俞所在的位置。

作用:

五个背俞穴与五个内脏有关,代表了五脏输注于体表的位置,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也可以治疗与五脏相关的五官九窍、肌肉筋骨的疾病。它们的作用是双向调节所对应的脏或者腑的功能:当五脏表现为虚弱性疾病时,选用相应的背俞穴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当五脏表现为实性疾病时,选用相应的背俞穴可以起到泻实的作用。

(1)肺俞穴

  • 咳嗽、鼻塞、喘促等呼吸系统疾病
  • 皮肤瘙痒,瘾疹(肺主皮毛)
  • 各种汗症

(2)心俞穴

  • 惊悸、健忘、失眠等心相关疾病
  • 癫痫、癫狂等神志病

(3)肝俞穴

  • 与肝相关疾病,如胁痛、黄疸
  • 肝的功能不足以摄血导致的吐血、牙齿出血、鼻出血、衄血(肝藏血)
  • 肝火旺所致的目赤肿痛、夜盲、目翳、眼屎多等眼疾(肝开窍于目)
  • 肝风内动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4)脾俞穴

  •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呕吐、消化不良、胃胀
  •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所致的营养不良、月经不调;脾虚导致的气虚、血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的浮肿、痰饮、肥胖等

(5)肾俞穴

  • 遗尿、阳痿、早泄、遗精等泌尿系统疾病
  • 肾虚相关症状:肾不纳气所致的哮喘;肾虚导致的耳鸣、耳聋、月经量少;肾虚导致的局部腰膝酸痛

保健应用:

五个背俞穴可经常施按揉、擦、艾灸,可以达到相关脏腑的调节作用。可双手拇指在背俞穴上行逐个按揉;或选所需要的脏器的背俞穴按揉;或可在背俞穴所在的膀胱经的第一条侧线上行直擦法,可很好地调节五脏六腑。

4 “四花穴”:膈俞和胆俞

定位:

膈俞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1.5寸。肩胛下角水平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为第七胸椎棘突,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旁开1.5寸,就是膈俞所在的定位。

胆俞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1.5寸。首先摸到肩胛下角水平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为第七胸椎棘突,再往下数 八、九、十,这就是第十胸椎棘突。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再旁开1.5寸,这就是胆俞所在的位置。

为什么叫作“四花穴”呢?这两对穴位在唐代被提出来运用,两对穴位一起应用,直接艾灸。这四个穴位艾炷点燃后就像四朵盛开的小花,所以取名为“四花穴”。

保健应用:

灸之,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肺阴虚之肺痿、妇女绝经期的精神抑郁、焦虑症等

“四花穴”如果用于日常保健,有一定危险性,容易烫伤,建议大家采用艾盒灸,六孔艾盒的前后四个孔基本在“四花穴”所在的位置上。

5 膏肓俞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膏肓俞在膀胱经第二侧线上,也就是后正中线旁开3寸。膏肓俞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要找第四胸椎棘突,可以先找第七颈椎棘突,再往下数4个椎体;也可以先找第七胸椎棘突,往上数3个椎体。

主治:

主要治疗虚证。通常用艾灸的方法,可以达到补虚健体的作用。
  • 咳嗽
  • 气喘
  • 吐血
  • 肺痨
  • 健忘
  • 遗精
  • 完谷不化

保健应用:

  • 灸可补虚健体,适用于体质赢弱者

三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概览

分布:上肢尺侧、扇背部、颈部、面部

腧穴:左右各19穴,位于背部的重点穴:天宗

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能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

1 天宗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首先摸到肩胛冈,找到肩胛冈中点与肩胛下角的连线,这条连线把它分成三份,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就是天宗穴。

保健应用

  • 灸或揉按可舒筋活络,理气消肿,以治疗肩胛疼痛,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 天宗是治疗乳腺疾病常用穴,在产妇天宗穴上按揉可催乳
  • 在天宗上常施以按揉或刮痧可达到很好的缓解或者减轻乳腺增生的效果

四 足少阳胆经经穴

1 肩井

定位: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肩井在肩峰与大椎连线的中点。首先让其低头,找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然后找到肩峰,即肩胛冈的最外缘。肩峰与大椎连线的中点,此为肩井所在的位置。

保健应用:

  • 在局部进行按揉,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治疗肩背疼痛
  • 在局部进行按揉或艾灸或刮痧,可以催乳、保健乳房
  • 常与天宗配合应用

五 经外奇穴

1 颈百劳

定位:位于项部,当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此处的2寸和1寸为同身寸,即:受术者本人大拇指第一指间关节的宽度。首先让其低头,摸到最突起的第七颈椎,下面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大椎穴上两寸,旁开一寸,即为颈百劳。

主治:

  • 慢性咳嗽
  • 哮喘
  • 肺结核
  • 颈项强痛

保健应用:

  • 在局部进行按揉或艾灸或敷贴,可舒筋活络,治疗颈项劳累酸痛、酸软无力,达到较好的强健颈肌作用
  • 三伏天药物贴敷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2 定喘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 哮喘
  • 咳嗽
  • 颈项疼痛

保健应用:

  • 按揉或艾灸可治疗哮喘、慢性咳嗽
  • 三伏天药物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常与颈百劳一起配合应用

3 夹脊(华佗夹脊)

定位:在背腰部,当t1~l5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单侧17穴,左右共34穴

这穴位有很多个,都在背腰部,分别是从第一胸椎开始,一直到第五腰椎,每一个椎体的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是17个穴位,两侧加起来一共是34个穴位。

主治: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是督脉和膀胱经经脉联络的基础。它可以借助于气街的路径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达到沟通的作用,从而成为各个脏腑以及经络的枢纽穴位。所以对夹脊穴常进行刺激,可达到调节脏腑和气血功能作用。从第一胸椎到第七胸椎,这一部分的夹脊穴主要适用于胸部的疾病以及上肢部的疾病;从第八胸椎到第一腰椎,这一段主要是用于胃肠方面的疾病;剩余往下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的疾病。
  • 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
  • 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
  • 腰部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保健应用:

  • 推、擦、按、揉、艾灸、刮痧、走罐
  • 可调理各脏腑功能
  • 用于日常保健

背腰部保健方法:捏脊

刺激部位:

  • 捏脊是用两只手分别在脊柱的两侧施行捏法,所刺激到的部位有中间的督脉、两边的夹脊穴、以及再旁开的膀胱经腧穴,所以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操作:

  • 三指捏:是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捏起皮肤,也可把无名指加上去(四指捏),捏的时候拇指在下方捏起皮肤,然后双手交替相对用力捻动向上。从下向上称之为一行,一般小孩做5-8行,大人做8-10行。常用“三捏一提”手法,即捏三下提一下,“提一下”是为加强捏脊的作用。
  • 二指捏:用拇指的指腹与食指中节的桡侧缘,相对用力捏起皮肤,然后交替捻动向上。
  • 二指捏和三指捏没有作用上的区别,当人站立位或坐位的状态下用二指捏比较方便,如果是俯卧位的状态常用三指捏或四指捏。

作用:

  • 调阴阳、理气血、通脏腑、培元气,是常用保健法
  • 可治疗失眠、疲劳综合征等亚健康疾患

【第5集】 上肢部穴位

  •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循行在上肢内侧
  •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循行在上肢外侧


左图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图,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太阴肺经与肺脏及大肠相联系,每一条经脉均与其相表里的两个脏腑相关。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穴位分布在胸部和上肢部。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可以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变,即肺的病变以及喉咙的病变。
右侧图片所示为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指末端,向上循行至肩部到颈部和头面部,行至颈部时进入胸腔,经肺和大肠与相表里脏腑相联系。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的面部穴位可以局部治疗面部的相关病变,而分布于上肢部的穴位既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病变,也可以治疗与大肠、肺相关的病变。

一 上肢阴经穴位

1 少商

归经:手太阴肺经

定位: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桡侧:人体前臂有两条长骨,靠近拇指一侧的长骨称为桡骨,靠近小指一侧的长骨称为尺骨。因此在桡骨一侧的称为桡侧,位于尺骨一侧的称为尺侧。
少商穴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呢?拇指远端,指甲根部的桡侧角旁开0.1寸即是少商穴。

功用:少商穴通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常用点刺放血的方法。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放血操作,可以用手指按压这个穴位。如果出现咽痛症状,按压少商后,做吞咽动作会自觉咽喉舒适了。春季感冒多发,我们平时看书、看电视时可同时按压手指少商穴,一举多得。现代医学认为感冒初期多为病毒侵犯咽喉部所引起,经常刺激少商穴,具有预防感冒和咽喉疼痛的作用。按揉时可双手交替按揉,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 尺泽

归经:手太阴肺经

定位:在肘横纹中,胀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微屈肘时,于肘横纹中中可以触及一个突起(注意这不是骨头),即为肱二头肌肌腱。找到肌腱的桡侧缘,即是尺泽穴。

3 孔最

归经:手太阴肺经

定位: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太渊: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取穴时首先找到腕横纹,腕横纹桡侧可触及桡动脉搏动,即中医诊脉之处,针刺该穴时应刺于桡动脉旁,不可直接针刺于桡动脉上。定位太渊穴之后,便可定位孔最穴所在的位置。孔最穴在尺泽穴与太渊穴的连线上。肘横纹处可触及肌腱,在该肌腱桡侧缘即可找到尺泽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找到太渊穴;孔最位于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根据骨度分寸法,肘横纹与腕横纹相距12寸,两者中点即是6寸,再向上1寸,即为孔最穴所在位置。

4 列缺

归经:手太阴肺经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在腕横纹上方桡侧有一骨性突起,即是桡骨茎突。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处即是列缺穴。

肺经穴治疗经脉所过、所属脏腑病变:

首先,治疗上肢部内侧桡侧缘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由于均属于肺经上的穴位,所以可治疗咳嗽、哮喘和咽喉肿痛。治咽喉痛是因为肺经经过咽喉部位。孔最穴是一个郄穴,郄穴均可治疗本经的急症、重症,一般包括急性出血、疼痛等。肺经的急症、重症一般为哮喘发作,如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性命。孔最穴就有很快的止喘作用;它对声音嘶哑、失音也有很好的疗效。少商穴放血治疗咽喉肿痛,能够立即改善症状。
  • 尺泽、孔最、列缺:咳嗽、哮喘、咽喉肿痛
  • 孔最(郄穴):哮喘发作、声嘶
  • 少商:咽喉肿痛

5 内关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在这腕横纹上2寸处可以看到两条突起的肌腱,一条为桡侧腕屈肌腱,另一条为掌长肌腱。两肌腱之间的凹陷即为内关穴 。从腕横纹到肘横纹为12寸,找到它们的中点,即是腕上6寸的位置,再将这6寸分为三等份,便可找到腕横纹上2寸的位置

6 神门

归经:手少阴心经

定位:腕掌侧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取内关穴时找到了中间两条肌腱,现在要找到尺侧这条肌腱,这肌腱称作尺侧腕屈肌腱。找到这条肌腱后,在腕横纹中,该肌腱的桡侧缘就是神门穴。

内关、神门的作用:

内关穴与神门穴一个是心包经的穴位、另一个是心经的穴位,均能主治与心有关的病变。可以治心悸(心慌 心跳或者胸闷)、心痛、心烦、胸胁痛

内关穴尤其可用以调节心率,心跳很快或者胸闷(可能是心率过缓,即每分钟少于60次)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内关穴来进行调节。

两个穴位对于治疗心神方面的相关病变效果也很好,例如失眠、癫狂、癫痫,都是与心神不宁有关的。尤其是比较常见的失眠,内关穴和神门穴治疗效果很好。治疗失眠的时候,可以单取内关穴或者神门穴、两个穴位交替使用,或两个穴位同时使用,还可配合背部的心俞穴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失眠可能是心脾两虚所致,也可能是心肾不交所致,也可能是肝气郁结所引起。辨证之后,可以适当配合取穴,比如心脾两虚型的失眠可配合脾俞穴,心肾不交型的可配合肾俞穴,还可配合下肢部的穴位,比如三阴交穴、太溪穴等,都可以配合治疗失眠。肝气郁结型的失眠可以配合肝俞穴和肝经的太冲穴。

内关穴还可治疗胃痛、呕吐、呃逆。胃痛时,内关穴有很好的止痛效果,治疗呕吐的效果也不错。呃逆、呕吐均是胃气上逆所致,内关穴均能起很好的治疗效果。头颈部的翳风穴也可以止呃逆,可以配合一起运用。即使是翳风穴很快止住呃逆,如果要调理好胃气上逆,这时需要用内关和下肢足三里等进行调理与治疗。内关穴在治疗呕吐方面,例如对乘车会晕车的人内关穴可以起到预防晕车的作用。容易晕车的人乘车之前,可敷贴伤湿止痛膏于神阙穴和内关穴,预防晕车和恶心呕吐。

  • 心悸
  • 心痛
  • 心烦
  • 胸胁痛
  • 失眠
  • 癫狂痫
  • 内关:胃痛、呕吐、呃逆

上肢阴经穴位的共同作用:

治疗穴位所在部位病痛:肘、腕、臂——挛、痛、酸、麻、胀等

二 上肢阳经穴位

1 合谷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 曲池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完全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或: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合谷、曲池的作用:

合谷穴与曲池穴同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这两个穴位的作用很相似。
(1)都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的疾病。这两个穴位位于人体的上肢部,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的疾病,是因为大肠经循行到头面部,手阳经都从手循行至头面部。两个穴位可以治疗头痛、眩晕(头晕眼花),还可以治疗面瘫、面肿、目赤肿痛、鼻塞、流涕、牙痛以及咽痛等病变。前面学过的头面部的穴位可以治疗这些头面五官的病变,可以用头面五官部位的穴位配合合谷和曲池治疗这些病变,更可以预防头面五官病变的发生。关于合谷穴,在“四总穴歌”中提到“面口合谷收”,意思是面部、口部、头面部的病变可以取合谷穴治疗。诀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这两个穴位还可治疗感冒发热或者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热病。它们有疏风泄热的作用,平时遇到感冒发热时,或不一定有发热,都可以取这两个穴位治疗。
(3)两穴位还可以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病的初起,血压高低不稳定,偶有血压升高时,可以用合谷穴、曲池穴治疗,可配合足三里穴治疗,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若是持续性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常规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偶尔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可以药物配合针灸治疗。如果经常按揉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控血压的作用,避免血压升高。
(4)合谷穴还可以治疗多汗、无汗。多汗是天气凉爽时却满身是汗,或自汗,可取合谷穴止汗;无汗指例如运动后或天气炎热时却没有汗出,尤其是发热时无汗出,可以刺激合谷穴,起到发汗泄热的作用。它治疗热病就是因其有发汗的作用,可以让病人将汗液排出,起到泄热的作用。
(5)曲池穴有另一特殊且有效的作用:可以治疗皮肤病,包括风疹、湿疹、面部痤疮等。例如年轻人的青春痘可以取曲池穴为主穴,根据身体情况辨证,配合相关穴位加以治疗。要配合穴位治疗时,可以配合肺俞穴。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运用肺俞穴配合曲池穴,共同治疗皮肤的相关病变。
  •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眩晕、面瘫、面肿、目赤肿痛、鼻塞、流涕、齿痛、咽喉肿痛)
  • 热病(感冒发热)
  • 高血压
  • 合谷:多汗、无汗
  • 曲池:皮肤病(风疹、湿疹、痤疮)

3 外关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外关的作用:

(1)外关穴是手少阳经的穴位,手少阳经经过头的侧面,所以外关可以治疗偏头痛。(2)治疗耳朵的相关病变。由于经脉循行在头的侧面,而且经过耳朵,所以可以治疗偏头痛、耳疾,如耳聋、耳鸣等。(3)治疗目赤痛等五官的病变。(4)治疗热病合谷和曲池穴有疏风泄热作用,外关穴也具有相同的作用,同样可以疏风泄热。其他原因引起的热证也可取外关穴。(5)外关穴还可以治疗胁肋痛,比较常见的为肋间神经痛,表现为胸部如闪电般疼痛。
  • 偏头痛、耳聋、耳鸣、目赤痛
  • 热病
  • 胁肋痛

4 养老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近端指的是靠近心的一端,桡侧缘即是拇指侧

养老主治:

治疗眼睛病变,治疗肩背、手臂部位的病变。正因为它有这些作用,所以称为养老。为什么这样说呢?上一定年纪的人大多出现老花眼,即目视不明,它包括各种视物不清的症状,所以养老穴有治疗老花眼的作用,也就是具有养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部位容易出现各种疼痛,如关节痛、肩背痛,可以用养老穴治疗,所以称为养老。
  • 目痛、目视不明
  • 肩背肘臂痛

5 后溪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后溪的作用(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1)治疗头项强痛与腰背痛。大家可能会问,上肢的穴位,无论阴经阳经都不经腰背或项后,为何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因为后溪穴是八脉交会穴,通督脉。督脉循行在人体背后,项后上至头面部。所以后溪穴可以治疗头项强痛与腰背痛等病变。后溪穴治疗头项强痛效果很好,例如常见的一种病痛——落枕,落枕的病人会出现头痛,有可能偏头痛,脖子痛,转动受限。这时我们不需要针刺脖子的穴位,只需要针刺后溪穴,或者大力按压后溪穴,一边针刺或按压,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病人颈部可以缓慢活动,而且颈部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头痛也会慢慢减轻。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类病人,二十分钟之内疼痛全部消失,颈部的转动也灵活起来。(2)后溪穴还可以治疗五官的疾病,如目赤痛、耳聋、咽喉肿痛等病变。(3)后溪穴通督脉,督脉通于脑,若出现与脑部有关的病变,例如癫狂、癫痫等与脑神经有关的病变,也可以使用后溪穴进行治疗。
  • 头项强痛(落枕)、腰背痛
  • 目赤痛、耳聋、咽喉肿痛
  • 癫狂痫

6 肩髃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7 肩髎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肩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肩髃、肩髎的作用:

  • 肩臂痛

上肢阳经穴位的共同作用:

  • 上肢疼痛、酸、胀、麻、无力
  • 上肢瘫痪

刺激方法:

  • 手指按揉穴位
  • 针刺直刺1~1.5寸
  • 艾灸

【第6集】 下肢部穴位

下肢在我们人体结构当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支撑着我们的身体 ,而且还要承担日常的行、走、跑、跳等功能。健康情况下我们可以随意灵活地运动,但是当人体衰老、或者疾病发生时,下肢气血衰退、正常的功能得不到发挥,甚至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有一些甚至需要搀扶才能正常行走。大量的临床实验告诉我们,下肢部有许多保健穴位,在延缓人体衰老和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肢部的经脉

下肢部的话一共有六条经脉:

  • 外侧: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气血下行
  • 内侧: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腹,气血上行

一 膝关节周围穴位

1 犊鼻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2 足三里

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犊鼻穴下三寸,用一夫法量取: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从犊鼻穴,把手放在犊鼻穴下,量取穴下3寸,然后再找胫骨前缘。刚才我们找到髌韧带,顺着髌韧带下摸,可以摸到胫骨前缘。胫骨前缘一横指,是用中指来作为旁开一横指的标志,我们将中指紧贴着胫骨的前缘,中指外就是前缘外一横指。和前面的3寸有一个交点 ,这就是足三里穴。

3 血海

定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2寸用拇指同身寸的方法:用自己的拇指,这个宽度是1寸,向上量2个拇指的宽度。还有一个简便的取穴方法:用手包住髌骨,让拇指位于大腿的内侧,四指并拢向上,拇指成45°角,拇指的指尖下就是血海穴。

4 委中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

膝周穴健作用

  • 犊鼻、血海: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
  • 血海:月经不调、血虚、血瘀证、皮肤病
  • 委中:腰背痛、腘窝痛
  • 足三里:调理脾胃,强身健体,“长寿穴”
犊鼻、血海是在膝关节上下,主要用来保健膝关节。当患者出现膝关节疼痛和活动不利时,可以按压这两个穴位。老年朋友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阴雨天或者潮湿季节、天气转凉时候,会感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 ,甚至上下台阶都非常困难。平时按压血海、犊鼻,可以采用坐姿,以中指和拇指来按压两个穴位,中指放在犊鼻穴上,拇指放在血海穴上,向关节的内侧进行用力地按压;或者将食指放在内侧的凹陷当中,这是内膝眼。
血海穴除了对膝关节有保健作用以外,它可以治疗血虚证或者血瘀证。比如月经不调 ,如果患者出现经色量少、颜色淡,这就是血虚的症状;如果出现月经颜色暗、有血块,这就是血瘀证。在这两种证型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按压血海穴,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可以用拇指揉按血海,对这样一些症状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通常调月经。我们需要三个月的月经周期来进行调治,三个月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些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的缓解。
另外血海穴还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当我们皮肤出现瘙痒,抓挠以后皮肤出现成片的隆起,从中医的角度,我们认为这是由风邪所引起。在中医里面治疗因风而起的皮肤病,需要从血来调治。血海穴就是调血非常好的穴位,因此皮肤瘙痒症可以刺激血海,来达到很好地调整作用。
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效果非常好的一个穴位。我们在针灸里有句话:腰背委中求。腰背部,无论是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都可以用委中穴来进行治疗。当人体发生急性腰扭伤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委中穴进行点刺放血,可以缓解急性腰扭伤所导致的腰部疼痛、活动不利的情况。另外,腘窝痛,配合前面所讲的犊鼻、血海,从前后上下对膝关节进行一个保健作用,效果非常好。
足三里穴是一个保健要穴 ,通常俗称为长寿穴 。老百姓都知道一句非常出名的话:要想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是非常广泛的,概括起来有两个重点部分:一是调理脾胃,二是强身健体。(1)足三里对于脾胃的调整功能是非常有效。平常我们会说“肚腹三里留”,就是腹部和胃部出现不舒服 ,用足三里具有很好的缓解和调治作用。可能平常大家会有这样的经历:出现胃痛、胃胀、呕酸等等,人就会感到浑身不舒服,干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精力,小小的胃部的症状会引起全身或者精神方面的一个障碍。这时我们可以用指压足三里的方法,它具有调整脾胃功能、缓解疼痛、消除胃胀、增强食欲的作用。在足三里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用指压、拔罐、艾灸、针刺等等方法。要注意,如果想得到很好的治疗方法 ,针刺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在针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尖一定要向上,使针感上传,对治疗胃体部的病变有很好的调整作用。(2)足三里除了对脾胃功能的良好调整作用以外,还可以对全身各器官具有调节作用,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如果一个人体质差,经常容易患伤风感冒咳嗽等等,小病不断,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足三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保健穴位。我们在这里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可以取一段艾条,点燃,距足三里2到3厘米的地方进行熏灸,灸5到10分钟或者使局部的皮肤潮红,来达到增强体质、强健身体的作用。

二 小腿部穴位

1 丰隆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外踝尖上8寸:从犊鼻到外踝尖这一段是16寸,因此外踝尖上8寸就需要找出犊鼻和外踝尖这一段的中点。距胫骨前缘两横:在找足三里穴时我们找过胫骨前缘外一横指,我们是用中指放在胫骨的前缘,找出一横指的位置;在这里两横指 是要用中指和食指的这个宽度放在胫骨的前缘,这个外侧是旁开两横指,这有一个交点就是丰隆穴。

2 承山

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眼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如果一个人是善于运动的 ,腓肠肌非常发达,在正常站立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看到腓肠肌有个人字形的凹陷,在人字形的尖端就是找到承山穴;如果小腿部肌肉没有那么发达,我们可以踮起脚尖,提起足跟,这时候腓肠肌出现收缩,就可以看到下面有个人字形的凹陷,在尖角处就是承山穴。

3 三阴交

定位: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时,胫骨内侧缘后方

从内踝尖向上一夫法量取内踝尖上3寸,在这里需要找出胫骨内侧面的后缘。我们可以顺着胫骨往内侧后缘摸,可以摸出胫骨的内侧面的后缘,在这里和上3寸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就是三阴交穴。

4 悬钟

定位: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悬钟穴和三阴交穴是成对应的关系,三阴交穴在内侧,悬钟穴在外侧。在外踝尖上,用一夫法向上量取3寸,找到3寸所在的位置,接着要找出腓骨的前缘。在前面足三里和丰隆的时候,我们曾经找过胫骨 ,胫骨的后侧就是腓骨,因此我们顺着外踝尖向上摸,可以找到腓骨和胫骨之间,也就是腓骨的前缘,与外踝尖上3寸有一个交点,这个就是悬钟穴。

小腿部穴位作用

(1)下肢痿痹

(2)特殊作用

  • 祛痰要穴——丰隆
  • 脚抽筋、痔疾——承山
  • 头痛、下肢痿软——悬钟
  • 妇科、泌尿系统疾病、失眠——三阴交
这四个穴位通常都可以用来治疗小腿部的各种不适、酸麻重胀等等。平常我们长途跋涉,或者旅游归来以后,会感到小腿酸胀难受 ,这时候可以按压丰隆和承山穴,来缓解腿部肌肉紧张的情况。
丰隆穴是一个祛痰要穴,可以主治从喉咙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也可以治疗体内的无形之痰。广东的朋友对无形之痰可能深有感触,大家会经常感到体内痰湿储留,这是由于广东朋友地处岭南地区,这个地区温暖潮湿,所以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容易出现痰湿储留。痰湿储留的症状有身体困重、胃脘饱胀、大便不爽、口中黏滞不爽或者发甜或者发苦等等这样一些症状,也可以用一个镜子观察一下我们自己的舌苔,如果舌体胖大、两边有牙齿印,或者舌面上有一层粘腻的苔,这些都是提示我们体内有痰湿储留。那么治疗痰湿储留,我们可以用针刺或者拔罐的方法,在丰隆穴这里刺激丰隆来发挥它祛痰的疗效;也可以在家用保健锤进行穴位的叩击,同样可以起到刺激丰隆穴的作用。
承山穴除了治疗腿部不适以外,可以很好的治疗抽筋和痔疾。当我们缺钙的朋友出现腿部抽筋的时候,我们可以按压承山穴。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抽筋的过程当中,我们按压承山穴要用轻手法,不能大力地去刺激承山穴,以免加重痉挛。在痔疮出血疼痛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刺激承山穴,用扎针或者指压的方法,可以达到缓解痔疮的疼痛出血等症状。
悬钟穴在穴位里面是一个专门治疗髓方面的病变。这个髓和我们现代医学所讲的骨髓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行走的时候下肢乏力痿软。我们可以用悬灸悬钟穴的方法,很快增强腿部力量,保证我们行走平稳。除了治疗下肢痿软以外,悬钟穴还可以治疗头痛。但是这里大家需要注意,这个头痛和我们前面一些保健穴位所治疗的刀割样疼痛、跳痛等有所不同,悬钟穴治疗的头痛主要表现为空痛,即:头部疼痛不太明显,但是感到头部空虚。中医认为脑部是髓海,由于髓海不足而引起的头空痛,我们是用悬钟穴来进行治疗。艾灸、直接灸和悬灸都是很好的方法。
三阴交穴,它叫三阴交说明它是内侧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也就是肝经、脾经和肾经在这里交会。它的一个突出功效可以治疗失眠。大家都知道失眠在中医里面会分很多的证型,它由于是三条阴经所交会的地方,因此无论是心脾两虚、心肝血虚还是心肾不交等等失眠,都可以具有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和痛经。如果在月经行经过程当中出现小腹疼痛、伴有月经颜色紫暗夹有血块,我们就可以刺激三阴交穴。三阴交这个穴位非常地敏感,但是在治疗痛经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大力地刺激三阴交,能够很好地缓解痛经的疼痛症状。

三 足周穴位

1 太溪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 太冲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通常在找太冲穴的时候,是从第一跖骨顺着中间往后推,推到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就是太冲穴;也可以从足背往前,顺着足背的高骨往前推,推到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也可以准确地找到太冲穴所在的位置。

3 涌泉

定位: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涌泉穴是在足底,卷足时足部前方会出现一个凹陷;如果卷足时凹陷出现的不明显或者同时出现几个凹陷,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准确找到涌泉穴:找到足底二、三趾蹼的结合部和足跟,将这两点连成一个线段,再将这条线段进行三等分,在上三分之一和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就是涌泉穴

足周穴位保健作用

  • 涌泉——保健、强身健体
  • 太冲——降血压、多梦
  • 太溪——耳鸣、咽喉肿痛
涌泉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保健要穴 ,搓脚底或重点点按涌泉穴对于治疗一些头痛、高血压、失眠等等都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擦法,用小鱼际擦涌泉穴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太冲穴可以用指压的方法,它对于血压高和多梦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在这里,高血压如果是收缩压比较高,出现头晕头胀,我们用拇指点压太冲穴,用大力度刺激可以很快降低收缩压。太冲穴可以很好的缓解多梦的症状,尤其是近期一段时间经常做恶魔,我们可以用揉按太冲的方法,因为从神和魂方面来去调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主治神和魂方面的异常。
太溪穴主治耳鸣和咽喉肿痛。实证的咽喉肿痛可以点刺少商放血来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一个虚性的咽喉肿痛,疼痛是以隐痛为主,干痛,咽喉没有明显的红肿等等,这是虚火上炎所引起的,所以用肾经的原穴太溪穴来进行治疗。

这篇穴位问答《【笔记】常用保健穴位与应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目前已阅读次,本文来源于知乎网,在2021-09-17 00:00发布,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