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概要: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乙型肝炎病毒(
一、乙肝的病因
病因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hbv)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来,由于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临床类型,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是:
1. 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传播,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的乙肝e抗原呈阳性,其子女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大多数都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乙肝病毒可以在精液中检测到,因此可以通过性传播。这是我国乙肝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2. 病毒期感染病毒
乙型肝炎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密切相关。一旦胎儿和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3. 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不理想,难以实施乙肝预防,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4. 漏诊
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比,无黄疸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及时诊断、治疗和休息有关。
5. 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白血病、艾滋病和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炎。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抗剂治疗乙型肝炎,破坏患者免疫平衡,容易将急性肝炎转化为慢性。
6. 过去,其他肝病史感染病毒
原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而且预后较差
二、乙肝临床
临床表现
这种疾病的潜伏期为6周~6个月,通常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的临床症状,这一时期被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类型、数量、毒性和免疫状态而变化。
1. 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到疲劳,易疲劳,可伴有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 消化道表现
肝功能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 黄疸
当病情严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摄入、组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胆红素从尿液中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的最早表现。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继续增加,会导致眼睛和皮肤发黄。由于胆汁酸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加,过多胆汁酸沉积在皮肤中,刺激外周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4. 肝区疼痛
慢性乙型肝炎一般无剧烈疼痛。有些患者可能有右上腹部、右季节肋骨不适、隐痛、压痛或敲击痛。如果肝脏疼痛严重,也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道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 肝脾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沉积,患者往往肝脏较大。在晚期,大量的肝细胞受损,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以收缩。在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早期,脾脏没有明显的肿胀。当门静脉高压时,脾脏充血会导致脾脏大。
6. 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被称为肝病面部。手掌大,小鱼际充血称肝掌。蜘蛛的毛细血管被称为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以出现在皮肤上一簇放射性扩张的形状。男性可能有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的乳腺增生、肿胀和疼痛以及乳腺发育,偶尔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能有月经紊乱、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下降、雌激素灭活减少和体内雌激素增加有关。
7.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不愈合,反复发作,肝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伴随着肝小叶结构(肝再生结节)的破坏,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很难完全分开,慢性肝病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三、乙肝检查方法及并发症
检查
1. alt及胆红素
反复或继续上升,ast有些病人经常会升高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在上升。当胆碱酯酶和胆固醇显著降低时,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靛蓝绿色滞留试验和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可更敏感地反映肝病变。
2. 中重度慢性肝炎
患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g比值倒置,γ球蛋白和igg也在上升。凝血酶原半寿命短,能及时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v、ⅶ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阳性抗体。
3. 血清检测乙肝病毒标记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检测 血清hbsag疾病早期出现。一般在alt升高前2~6周可在血清中检出hbsag。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血清hbsab乙肝病毒感染恢复的标志。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也可能有血清hbsab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是阳性的。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 血清一般无法检测到hbcag。hbcab包括总抗体hbcabigm和hbcabigg,但主要是hbcabigg抗体。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均可出现hbcabigm抗体。如hbcabigm和hbcabigg均阳性,提示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的检测 若血清hbeag阳性表明乙肝病毒复制,也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hbeab阳性提示既往乙肝病毒感染。
4. 血清hbvdna检测
血清hbv dna是乙肝病毒复制和感染的直接标志。慢性乙肝呈阳性,≥105拷贝/ml。
并发症
慢性乙肝在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发生并发症,常见的有:*性糖尿病、脂肪肝、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等。
四、乙肝的治疗、保健和预防
治疗
1. 治疗原则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三种药物治疗,七种调节;需要有信心和意志克服疾病,快乐的精神,有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不应过度营养导致肥胖;除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增加需要卧床休息外,应适当的活动,运动和运动。
2. 用药原则
(1)用药不宜过多过杂 许多药物通过肝脏解毒,药物过多,增加肝脏负担,不利于肝病。
(2)根据慢性乙肝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功能障碍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肝细胞损伤保护肝细胞的药物;肝脏微循环障碍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中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治疗,可以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病毒清除,促进疾病恢复。
(3)用药时注意休息和营养 休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只有在保证休息和营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药物作用。
日常保健
1. 肝功能(血清转氨酶)正常3个月以上的,可逐渐从事轻工作,然后逐渐增加工作量,直至恢复原工作。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被各种病毒、细菌等致病因素感染,会使已经静止或趋于愈合的疾病再次活跃和恶化。患者在饮食、日常生活、个人卫生等方面要加倍小心,适当运动,根据天气和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和各种感染。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吃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和硒的补充,以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避免饮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避免甜食;避免盲目补充,以免损害肝脏或增加肝脏负担。
4. 慢性乙肝患者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和b超。
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携带者不得献血。现有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行业、幼儿园等工作。
2. 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制作血液制品hbsag检测,防止医源性传播。
3. 保护易感人群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易感的人可以接种疫苗,主要是新生儿,同时,hbv感染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和从事幼儿教育、食品加工、食品服务等职业的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查抗体。
这篇穴位养生《得乙肝的原因 乙肝的预防》,目前已阅读次,本文来源于天医健康网,在2022-11-29 00:00发布,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